一、引 言

作者:徐荣祥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发行日期:2009年7月
      早在1991年,美国的烧伤外科专家巴巴拉曾经对徐荣祥教授发明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治疗效果在美国本土进行了重复性的验证实验,结果正如他的中国同行在中国实践的情况一样,即使对重度烧伤的患者,在湿性医疗技术的治疗下,患者不仅生命无虞,而且其皮肤也可以达到无疤痕愈合的完美境界。
      作为最早认识徐荣祥,并最早支持和宣传徐荣祥湿性医疗技术的传统烧伤外科专家巴巴拉曾经提出设想与徐荣祥合作,共同破解湿性医疗技术惊人疗效之谜。他预言:一旦谜底揭开,其成果绝对可以获诺贝尔奖。
      1998年,另外一个美国学者做出了同样的预言。此人是美国国家药物替代办公室的负责人高登。高登是应邀来中国参加国际中西医结合大会的。他不仅专门为徐荣祥的演讲做了主持,而且还高度评价徐荣祥创立的湿性医疗技术是世界医学的奇迹。
      会后,他与徐荣祥共进晚餐,提出与徐荣祥合作,共同破解湿性医疗技术之谜。他说:“对于湿性医疗技术的疗效,我毫不怀疑。问题是你必须搞清楚皮肤无疤痕愈合的基理,搞清了基理,那将是对科学更为巨大的贡献。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无论是理论或是技术,资金和实验条件,美国都拥有最强的实力。凭借我本人在医界的经验和影响,我相信你的这项研究在美国会得到最有力的支持。如果烧伤皮肤生理性愈合的基理搞清了,这样的成果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
      两位美国学者的谈话一先一后,时间虽相隔7年,内容却惊人的相似。他们对于搞清烧伤皮肤生理性愈合基理这项研究意义的评价都用了同一个标准——诺贝尔奖。”
      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烧伤皮肤生理性愈合基理搞清了,是不是真的就准能获得诺贝尔奖,这不是谁说了就算的事,因此,尽管巴巴拉和高登都这么说,但我们绝不能太过于较真。首先两位美国学者都不是直接参加评奖的评委,其次即使他们是评委,诺贝尔奖的评选也还存在许多不定因素,历史上就曾出现过许多误差,该评的没评上,不该评的评上了。诺贝尔奖确曾给世界留下了许多遗憾,最近世界著名数学家邱成桐深有体会地表示诺贝尔奖不是衡量科学成就唯一的标准。
      获不获诺贝尔奖倒是次要的,不必太认真,该认真的是揭示烧伤皮肤生理性愈合基理的意义究竟该如何评价。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就在不久以前,徐荣祥已经真的向世界公布了他早在1996年就已经完成的有关烧伤皮肤生理性愈合基理的研究成果。
      2000年8月8日下午,绵绵细雨给酷暑的北京送来了一丝秋凉。在北京饭店,近百名专家和记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徐荣祥宣布,由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已经完成了烧伤组织原位皮肤干细胞生理性修复的研究。
      对于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如何评价,敏感的新闻媒体凭借特殊的职业敏感嗅出了其中透着重大科技新闻的味儿,但苦于利用干细胞从事组织工程学方面的研究刚刚兴起,背景材料不多,有关知识尚不够普及,一时无法对这一成果做出精确的定位,以至于《北京晚报》头版新闻的报道在评介这一成果时生出了枝杈,将干细胞研究被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世界科学十大成就误写为徐荣祥的这项研究成果被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世界科学十大成就。
      《北京晚报》的报道是一个笔误。不过,这一笔误倒提醒了人们作出这样的思考:美国科学家仅仅将分离出的干细胞在体外实现了增殖,并没有成功地将干细胞的研究实际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仅此而已,就可以荣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的盛誉,那么我们中国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在损伤皮肤组织的原位再生出皮肤,并实现了重度烧伤无疤痕愈合的临床疗效,这样的成就又应当获得什么样的殊荣!
      诺贝尔奖也罢,十大科学成就也罢,它们与徐荣祥科学成就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并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在此所要探讨的是徐荣祥最新研究成果意味着什么,它对烧伤医学,对生命科学,乃至对人类的未来真实的含义又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徐荣祥和他的干细胞研究。